多重利好因素形成催化半導體產業鏈11日逆勢上漲
受到多重利好因素的催化,6月11日,半導體產業鏈逆勢上漲。截至收盤,以申萬行業劃分為準,半導體板塊漲幅達5.21%,位居各行業之首。按子行業來看,半導體材料行業以5.84%的漲幅位列第一,此外,數字芯片設計、分立器件、半導體設備、模擬芯片設計、集成電路封測以及集成電路制造各子板塊的漲幅分別為5.57%、5.22%、5.12%、5.08%、4.34%、3.58%。
半導體銷售額增速持續回升
具體到個股來看,半導體材料公司中晶科技獲4連板,飛凱材料“20厘米”漲停,立昂微漲停;數字芯片設計公司安路科技“20厘米”漲停,國芯科技上漲13.09%;模擬芯片設計公司上海貝嶺走出“三天兩板”;分立器件公司臺基股份“20厘米”漲停。
值得關注的是,半導體產業鏈的逆市走強既有此前國家大基金三期的消息助力,也有我國集成電路出口的數據支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于5月24日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達3440億元,此前的大基金二期成立于2019年10月,注冊資本2041.5億元,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冊資本987.2億元。本次大基金三期的注冊資本超過前兩期之和,規模超預期,彰顯了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力度。
此外,我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5月份進出口數據顯示,5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額3.71萬億元,同比增長8.6%。從重點商品出口金額來看,集成電路、船舶當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明顯,漲幅分別為28.47%、57.13%。前4個月短暫落后“汽車速度”,逐步回暖的集成電路,今年1至5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幅度達到21.2%,成功超越了汽車出口增長20.1%的同比增幅。
從行業數據來看,2024年4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長15.8%,連續6個月實現同比增長,環比增長1.1%。受智能手機、PC等消費電子出貨量改善,疊加低基數效應和人工智能對相關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長,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增速自2023年5月開始觸底回升,我國半導體銷售額增速也自2023年3月開始持續回升。近日,WSTS宣布上調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預測,預估年增幅為16%,并樂觀看待2025年存儲和邏輯產業推動產值有望持續成長12.5%,預計將連續兩年強勁成長。WSTS上調2024年春季預測,預計2024年市場估值為6110億美元。
此外,高盛分析師公布報告預計,全球HBM市場規模將在2023年至2026年期間以約10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在2026年達到300億美元,較3月份的預測上調30%以上。
科技股風險偏好或將提高
“2023年下半年以來,在傳統消費電子需求回暖、AI驅動行業創新和國產替代持續推進的多重驅動下,半導體板塊業績逐步修復,并于2024年一季度正式邁入景氣上行周期。國產替代方面,大基金三期成立,注冊金額超前兩期總和,有望賦能上游半導體設備、材料成長;人工智能方面,各家廠商爭相布局AI PC,處理器、存儲、散熱等多環節有望受益。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半導體產業對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議關注一季度表現相對較好的半導體設備、存儲、CIS、半導體封測與半導體材料等細分板塊。”東莞證券分析師劉夢麟指出。
11日,一位私募人士對《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事實上,半導體板塊節前已經在盤中時有表現,但由于節前整體行情輪動速度快,因此并未形成連續的上漲行情。周二,盤面明顯出現大盤股補跌的現象,半導體板塊的上漲也與市場風格的變化有關。需要注意的是,盤面的量能不增反減,說明市場并沒有涌現出增量資金,那么半導體板塊集體大漲后,后市是否存有資金追價接力需要進一步觀察,因此操作上不宜追高。”
從二級市場來看,11日,協和電子晉級6連板,成為當前市場的情緒高標核心,而上海貝嶺、臺基股份、逸豪新材也相繼完成了反包漲停,可視為本輪半導體股中的趨勢中軍。
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席位積極參與半導體概念。11日盤后,生益電子獲得4家機構席位合計凈買入9219.43萬元;安路科技獲得2家機構席位合計凈買入48.96萬元;飛凱材料獲得1家機構席位凈買入2747.63萬元;臺基股份獲得3家機構席位合計凈買入2642.9萬元;國風新材獲得1家機構席位凈買入915.8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兩個月社融數據或將得到顯著改善,隨著金融數據好轉帶來市場流動性預期改善,科技股或將是接下來市場的最重要的主線。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流動性與風險偏好改善相關的科技股布局機遇。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