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煙臺海岸警察守島十年:“海上鴻雁”代代相傳
中新網煙臺2月13日電 題:煙臺海岸警察守島十年:“海上鴻雁”代代相傳
作者 楊兵 曲寓直
“嗚嗚嗚……”隨著汽笛聲響起,民警朱明飛乘坐渡船離開煙臺太平灣碼頭,駛往崆峒島,又一次踏上了守島的旅程。
“從參加工作不久我被分配到這里開始,從未離開。”出生于安徽安慶的朱明飛今年三十出頭,但在煙臺崆峒島海岸派出所,他卻是位“老人”。在這座由六人一犬組成的海岸派出所,他已堅守了十年。
崆峒列島包括主島崆峒島以及周圍的臥佛島、扁擔島、馬島等十幾處小島和礁群。其中,主島崆峒島面積約0.9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3公里,距離海岸的距離不到10公里。可就是這10公里,增加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自1956年起,邊防民警開始駐島,2013年正式成立崆峒島邊防派出所。2018年12月,公安邊防部隊轉隸,崆峒島海岸派出所掛牌。
“冬天,遇上停電、停水,是最難熬的。有次寒冬,停電近兩個月,島上的取暖、供水設備全部無法使用。”朱明飛稱,他和同事們只能到井中取水,然后再運回儲水罐內。遇上水結冰,他們就用木棍敲碎冰面取水。
為了保障島上居民的生活,崆峒島海岸派出所便有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到寒冬出行不便時,民警都會在換班下島后幫助島上居民采購生活物資,等上島后再逐一送到居民手中。
夏天的潮濕也讓朱明飛“長了見識”。“剛上島工作時,被褥永遠是濕漉漉的,洗好的衣服放在柜中不到半個月就會長毛。”朱明飛稱。
眺望著即將到達的崆峒島,朱明飛默默打開了手機,盯著屏幕中的畫面尋找著什么。“這個時間,她們應該都在家的。”看著空無一人的畫面,朱明飛的言語間透著疑惑。
突然,他的聲音高亢起來。“朱思欣,叫爸爸。”不久后,手機里傳來女兒一聲聲稚嫩的回應。
“過去每年只有五天假期,因為長期離家,又相隔千里,所以我就在家里安裝了4K攝像頭,這樣想她們時,就可以隨時打開看看。”朱明飛稱,兩歲的女兒經常對著攝像頭喊爸爸,以為爸爸在攝像頭里。
隨著船只靠岸,朱明飛熟練地跳上碼頭,馬不停蹄地趕回所里,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據悉,20世紀60年代初,崆峒島還是個荒涼的小島,島上居民與外面唯一的聯系方式就是書信。當民警看到由于交通不暢居民很難及時收發信件后,便決定義務為島上居民送信。自此,邊防民警就搖著小船,為民眾送物資、送藥品、送郵件。20世紀80年代,該水上邊防派出所被授予“海上鴻雁”榮譽稱號。
“守島十年,我早已把崆峒島當成了第二故鄉,把這里的居民當成了親人。如今,崆峒勝境正在開發建設,我愿意繼續堅守海島,服務海島的發展,做島上居民永遠的‘海上鴻雁’。”
“天氣好時,站在這里可以縱覽煙臺五區。”登上崆峒島燈塔,朱明飛告訴稱,只要祖國需要,他就會堅守在這里。(完)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