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抗菌肽牙膏科研突破性成果榮登國際權威《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期刊
自1950年誕生以來,《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作為世界牙科聯合會(FDI)的官方科學期刊,就堅定不移地深耕于口腔醫學領域的前沿研究。這份擁有70多年深厚積淀的權威期刊,依靠其卓越的學術品質,成功躋身SCIE等國際權威數據庫之列,在國際口腔學術交流的大舞臺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期,BOP科研團隊與山東大學口腔菌群實驗室馮強教授團隊合作取得的抗菌肽研究重磅成果榮登該刊,為口腔護理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思路。
口腔健康宛如一個精密且復雜的生態系統,而牙菌斑恰似潛藏其中的“破壞分子”,牙菌斑作為一種黏性生物膜,是引發齲齒、口臭、牙周疾病等諸多口腔問題的“罪魁禍首”。在這樣的背景下,維持口腔微生物組的平衡、有效抑制牙菌斑的生長,已然成為口腔護理領域亟待攻克的核心挑戰。傳統牙膏抗菌劑潛在的副作用日益受到關注,在此情形下,抗菌肽因其獨特的抗菌優勢進入了科研人員的視野。ε - 聚賴氨酸(ε - PL)和芬母多肽(FP)在抗菌方面表現出色,但它們在口腔護理產品中的應用以及對口腔健康的實際影響,目前的研究還相對有限。
著眼于當前口腔護理研究領域在抗菌肽應用方面的空白,BOP攜手馮強教授團隊精心策劃并開展了一項科學嚴謹的臨床試驗。此次試驗聚焦于含有ε - PL和FP的抗菌肽牙膏,深入探究其對口腔微生物組的調節效能,以及在改善牙菌斑狀況、消除口腔異味和緩解牙齦炎癥方面的實際作用。
試驗過程中,團隊從眾多志愿者中招募了80名受試者,將其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使用抗菌肽牙膏,對照組使用普通牙膏。在為期24周的時間里,進行隨訪評估,完成牙菌斑檢查、揮發性硫化物水平檢測以及牙齦炎癥檢查等一系列項目。
最終,試驗數據帶來了令人驚喜的發現。在牙菌斑控制上,24周后,試驗組菌斑指數(PLI)降低率高達44.33%,與對照組的12.29%形成鮮明對比;試驗組菌斑指數下降的人數比例從61.29%顯著提升至86.67%,而對照組基本維持原有水平。
針對解決口臭問題方面,抗菌肽牙膏的表現依舊令人矚目。試驗組在使用10小時之際,揮發性硫化物(VSCs)水平就與基線有了顯著不同,反觀對照組,需歷經1周才能出現效果。在整個隨訪階段,試驗組VSCs水平降低率一路領先,降低人數比例也始終占據上風。
而在牙齦炎癥方面,試驗組在不同時間節點改良出血指數(mBI)下降明顯,探診出血率(BOP%)遠低于對照組,并且這種差距在試驗進程中不斷拉大。
此次研究憑借專業的科研力量與科學的研究路徑,為BOP在口腔護理產品中運用抗菌肽成分給予了確鑿的理論和實踐支撐。這一成果標志著BOP在口腔護理技術層面實現了重大跨越,更預示著抗菌肽牙膏將推動口腔護理行業步入科學、高效發展的新階段。展望未來,BOP實驗室將始終堅守專業初心,不斷探索抗菌肽對口腔健康的深層作用,全力研發更契合國人口腔狀況的優質產品,為大眾的口腔健康筑牢堅固防線。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